假期出游如何购买意外险

4月之后,北方地区(除东北)供暖期结束,也减少了煤炭需求。

此外,第一季度进口煤增长明显对南方部分地区进口煤额度冲击更为明显,受异地报关困难影响,个别地区进口煤额度已仅剩20%左右,现多只允许区域内终端企业报关,暂不允许通关贸易商进口煤。印尼煤紧随其后,进入市场后遭受重锤,热量为3800卡的印尼煤价格跌至近5年来冰点。

假期出游如何购买意外险

除此外,东北及华东地区海关政策均有收紧。总体来看,在国内供需局面持续失调的情况下,煤炭进口政策收紧对近期国内煤炭价格并无明显支撑;但在保障国内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背景下,后期我国煤炭进口政策继续严格管控可能性较大。目前国内煤炭市场最主要的问题仍为供大于需,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正处于传统需求淡季,且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需求迅速回升可能性较小,收紧供应则为主要手段。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经济在本年也不容乐观。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国内样本港口进口煤库存同比最大出现在1月8日,同比2019年高出609万吨(2020年1月8日2360万吨,2019年1月9日1751万吨),而在上周的数据中,这个同比比例已经下降到了255.1万吨。

随着我国3月份开始通关政策的再次收紧,政策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4月23日,印尼3800大卡动力煤离岸指数收报26.0美元/吨,较前一日下跌0.5美元/吨,到岸价下跌0.7美元/吨,收报30美元/吨。大秦线检修期间,以秦皇岛港为代表的环渤海港口库存不可避免出现减少,船等货现象增加,沿海煤炭市场向供需平衡方向转化。

随着到港拉煤船舶陆续增多,环渤海港口库存不断下降,部分优质煤出现紧缺,煤价不会继续下跌,预计将保持平稳,并在中下旬小幅上涨。截止目前,沿海六大电厂库存1579万吨,日耗54万吨,可用29天;电厂存煤和日耗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从四月底开始,电厂招标采购较为频繁,环渤海港口到港拉煤船舶和已办手续船舶出现小幅增加,这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煤价,低硫煤炭按指数小幅上浮出货。在进口煤政策愈发严格的情况下,已经有部分终端取消已订购的进口煤,等高库存得到积极消耗之后,后续拉运重点将转至国内。

随着疫情的控制,国内经济运行逐渐恢复,用电需求环比将有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电煤消费水平。在进口煤通关操作困难,加强政策干预声音四起的形势下,电厂基于对后市把握难度加大和煤价低位可抄底拉运等原因,释放部分购买需求;受此利好,从四月份最后一周开始,秦皇岛、曹妃甸、京唐到港拉煤船舶急剧增加,港口发运量低位回升

假期出游如何购买意外险

五月份,随着电厂存煤的继续减少,进口煤数量下降,采购国内煤的积极性将有所恢复;而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增加,投资项目的增加,耗电量有所提高,预计沿海电厂日耗将出现稳中有升态势,五月中下旬有望升至60万吨。近期煤矿事故的发生叠加5月下旬两会召开,安全检查力度将增强,对资源供给有一定影响。大秦线检修期间,以秦皇岛港为代表的环渤海港口库存不可避免出现减少,船等货现象增加,沿海煤炭市场向供需平衡方向转化。在进口煤通关操作困难,加强政策干预声音四起的形势下,电厂基于对后市把握难度加大和煤价低位可抄底拉运等原因,释放部分购买需求;受此利好,从四月份最后一周开始,秦皇岛、曹妃甸、京唐到港拉煤船舶急剧增加,港口发运量低位回升。

截止目前,沿海六大电厂库存1579万吨,日耗54万吨,可用29天;电厂存煤和日耗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在进口煤政策愈发严格的情况下,已经有部分终端取消已订购的进口煤,等高库存得到积极消耗之后,后续拉运重点将转至国内。截止目前,秦皇岛港存煤482万吨,再次降至500万吨以下关口,较4月17日库存最高点下降了206万吨;日均下降了11.4万吨,降幅令人咋舌。随着疫情的控制,国内经济运行逐渐恢复,用电需求环比将有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电煤消费水平。

受进口煤政策收紧影响,叠加国内煤价基本触底,煤炭货盘凸增,采购有所恢复,市场商谈氛围继续好转。从四月底开始,电厂招标采购较为频繁,环渤海港口到港拉煤船舶和已办手续船舶出现小幅增加,这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煤价,低硫煤炭按指数小幅上浮出货。

假期出游如何购买意外险

劳动节过后,南方部分地区气温急剧攀高,煤炭市场需求可期;主要经济指标显著回升,工业生产规模将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下游用电量后程发力。5月1日开始,大秦线展开为期30天的春季集中检修,环渤海港口去库进程加快。

随着到港拉煤船舶陆续增多,环渤海港口库存不断下降,部分优质煤出现紧缺,煤价不会继续下跌,预计将保持平稳,并在中下旬小幅上涨。四月份,发电量持续保持正增长,4月1-15日,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2%与此同时,根据重组安排,无论是焦煤集团还是有可能从山煤集团划转的的非主营业务资产,未来都可能被剥离,并支持其他省属国有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所以未来新焦煤的资产规模还存在一定变数,最终取决于此次专业化重组的能否达到预期,未来进展值得关注。但单个煤企优势却不明显,50强名单中山西排名最高的潞安集团也仅列第6位,焦煤和山煤则分列第7、19位,即便后两者相加也仅列第6位;煤炭产量50强名单同样如此,山西排名最高的同煤集团仅列第6位,焦煤和山煤则分列第7、21位,后两者相加也仅列第6位,所以即便焦煤和山煤直接合并后新焦煤能够轻松领跑山西众煤企,但与国内的国家能源、山东能源、陕西煤化、兖矿集团等仍有一定差距,只是差距得以明显减小。在此背景下,支持焦煤集团组建国家级炼焦煤大集团的呼声亦越来越高,其理由包括炼焦煤资源稀缺且中国主要集中在山西、焦煤集团主导优势明显管理经验丰富、大集团有利于把握定价权稳定市场、增加市场话语权等等,显然是希望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焦煤企业。同样是在2009年,山煤集团率先实现煤炭主营业务(煤炭开采和煤炭贸易)的整体上市,而这其他六大煤企至今没有如愿完成,可谓山煤集团最荣光时刻。

当然,关于此次重组还有一些问题或者疑问希望得以解答,未来山西资本圈将结合相关进展及时解读,此次便不再赘言。三、此次重组是否偶然?自焦煤集团与山煤集团拟合并重组的消息甫一披露,质疑或疑虑最多的便是焦煤已经足够大,此次是否为了重组而重组,甚至再现拉郎配?面对山西众国企此前大而不强的问题,山西资本圈觉得王一新副省长在2017年召开的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也即对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作出安排部署时,对此有过重要表述:这些年,我们一些企业为了世界500强之名头,做得很辛苦,为了做大规模、做大数字,有的企业在那里自个儿辗转腾挪。

虽然关于上述两大重点省属煤企的合并传闻许久,但当消息得以官方证实后,还是引起很大热议,既有对强强联合的期待,亦有拉郎配式重组的担忧,可谓颇为热闹、猜想纷纷。'面子'是有了,'里子'却伤了省委、省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是清醒的、态度是鲜明的,我们不要虚假的规模,我们要的是企业瘦身健体、固本培源、提质增效。

确实,随着对山煤集团等资产的合并重组,焦煤集团的整体规模必将得到一个大的跃升,升级版的新焦煤亦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龙头煤企,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焦煤与国内其他龙头煤企在规模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之后又相继通过部分兼并重组,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焦煤生产加工企业和全国最大的焦煤市场供应商,这也是焦煤集团在七大煤企中独有的优势地位。

在山西省力推建煤炭大集团和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来在七大煤企中体量最小存在感就最弱的山煤集团,在集团经营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定下保壳脱困求生存的三年三步走战略,拉开集团减负求生转型序幕,大刀阔斧剥离频频亏损的煤炭贸易资产,同时对旗下煤矿等各板块资产进行整合,成功减负后集团也因此转危为安。以下为山西资本圈对其中几个关注点的简单解读,仅供参考。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快速推进,包括神华、中煤等国内重点煤企掀起了新一轮煤炭兼并重组,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在强力去产能的同时,相继提出打造晋北、晋中(焦煤)、晋东三个大型煤炭基地、由焦煤集团等五大煤企主导新一轮煤矿减量重组,直指加快推进全省煤炭资源整合。而之后受制于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山煤集团因煤炭资产兼并重组的整合阵痛开始显现,并从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大额亏损,迎来集团跻身七大煤企之后的最危急时刻,不过随着市场转暖和集团领导班子调整,转折点也在加速到来。

从公开信息来看,山西焦煤集团和山煤集团合并重组框架基本得以明晰,本次重组分两步走:第一步为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将所持有的山煤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焦煤集团,山煤集团成为焦煤集团全资子公司;第二步则是后续焦煤集团对山煤集团吸收合并。当然,山西省进行专业化重组目的是在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做强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打造行业劲旅,而不是简单以减资产规模为评判依据,亦不排斥规模的扩张,例如交控、文旅、万家寨水务控股都是原有重点省属国企直接合并重组,其中交控的资产规模更是远超七大煤企,所以政策预期上来看出现焦煤与山煤的合并并不意外。

众所周知,山西省素以大煤企居多,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披露的2019年中国煤炭企业50强名单(以2018年营收为参考)为,七大省属企均位于前20名,前10名中山西五大煤企占据半壁江山,所以说山西煤企的整体规模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从之前的大规模去产能再到之后拆分原有省属国企资产力推专业化重组,以及部署省属国企减负瘦身、实施一企一策经营目标考核等重要举措,都可以看出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企业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的重视程度均在降低,近些年包括七大煤企在内多家国企资产或营收规模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自然也对省属国企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及排名造成了直接影响,但省属国企专业化重组的步伐仍在加快。

近期,随着省属企业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以及旗下上市公司相继披露,山西焦煤集团和山煤集团拟合并事宜相继得以证实。以上便为山西资本圈对市场关注较多的几个问题的简单解读,仅为个人看法。

一、此次合并由何而起?作为最年轻的山西五大煤企,焦煤集团于2001年通过对西山煤电、汾西矿业和霍州煤电山西三大炼焦煤企业为主体进行重组合并而来,成为国内首个重组成功的煤炭大集团,成立初衷便是避免市场恶性竞争。尤其是在山西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快试水推进煤炭领域专业化重组,第一步便是决意对几大省属重点煤企发展格局进行大的调整,其中潞安、晋煤、晋能等煤企均向非煤炭主业转型,而焦煤集团则继续坚守煤炭主业,这也为其主导省属焦煤领域的专业化重组提供了明显政策预期:2019年12月,焦煤集团宣布对山煤集团旗下煤矿和选煤厂进行托管;2020年1月,推进焦煤领域专业化重组列入2020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3月,焦煤集团两会宣布2020年要积极推进省内外优质焦煤资源战略重组;2020年4月,焦煤集团和山煤集团拟合并重组被官方证实。由于当前该事项仍处于前期阶段,尚未签订最终重组协议,所以官方对两大国企的此次合并公开信息很有限。但相较于其他几家重点省属煤企,脱困后的山煤集团却面临相对尴尬的局面,那便是缺少一个支撑力强而又前景明晰的主业,现有优质资产基本已注入上市公司山煤国际,整合重组的阻力与难度无疑相对更小,加之煤炭领域专业化重组大势所趋,推动焦煤集团吸收合并山煤集团便开始提上日程,2019年底焦煤集团实现对山煤旗下煤矿和洗煤厂的托管显然亦是有意为之。

二、为何先与山煤集团合并?众所周知,山煤集团作为山西唯一拥有进出口两个通道的省属煤企,其自成立伊始便被给予特殊地位,之后又通过2009年前后的煤炭兼并重组迅速做强并成功跻身七大煤企之列,与焦煤集团、晋能集团一样总部均位于太原市。四、新焦煤规模究竟大不大?根据已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山西焦煤和山煤集团此次合并重组核心关键在于焦煤资源的专业化重组,也即山西焦煤要率先完成整合集团内部的资源,然后再整合包括山煤集团在内的其他省属国企的焦煤资源,进而整合山西省内外乃至国际国内的焦煤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市场话语权。

另外,山西省此前还曾推动山西煤销集团与国际电力集团合并组建晋能集团,以及曾尝试推动晋能集团与国际能源合并,所以山西有省属能源国企整合重组的先例而之后受制于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山煤集团因煤炭资产兼并重组的整合阵痛开始显现,并从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大额亏损,迎来集团跻身七大煤企之后的最危急时刻,不过随着市场转暖和集团领导班子调整,转折点也在加速到来。

从公开信息来看,山西焦煤集团和山煤集团合并重组框架基本得以明晰,本次重组分两步走:第一步为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将所持有的山煤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焦煤集团,山煤集团成为焦煤集团全资子公司;第二步则是后续焦煤集团对山煤集团吸收合并。虽然关于上述两大重点省属煤企的合并传闻许久,但当消息得以官方证实后,还是引起很大热议,既有对强强联合的期待,亦有拉郎配式重组的担忧,可谓颇为热闹、猜想纷纷。

相关推荐